健保皮膚科門診中,有非常多的患者因為皮膚紅、搔癢、濕疹、敏感、脫皮來求助,就這些常被問到的問題,在此提出預防與治療的方法:
濕疹在醫學上的名稱為「非特異性皮膚炎」,症狀為皮膚表層細胞膨大、滲水、破裂,小水泡看起來濕潤、紅腫流湯流汁、發炎、脫皮。成因有接觸到太過刺激性的產品、皮膚長期處於潮濕、乾燥的循環、心裡因素、氣候燥熱等。
怎麼預防呢?要依照濕疹的症狀來看,如果是用了產品而誘發的,就要少接觸刺激性的產品、若是心裡因素的神經性搔抓(也就是不由自主的去抓皮膚),大多數是太緊張或焦慮,尤其很多小朋友會這樣,建議家長要多注意小朋友的情緒問題,多關心他們。治療方式通常會以口服藥+外用藥膏為主,能減輕搔癢、發炎症狀。
敏感性肌膚的症狀產生,通常是因為肌膚缺水或者溫溼度改變過大,以及接觸刺激的物質,導致乾燥、泛紅、脫皮。敏感性膚質的人,雖然本身皮膚是健康的,但是對外界的刺激因子抵抗性比較低,所以肌膚容易產生問題,例如脂漏性皮膚炎、酒糟性皮膚炎、乾燥性皮膚炎等。
預防方法除了建議注重環境清潔,避免塵蟎孳生;北部天氣比較潮濕,家中可裝除濕機;再來就是多喝水、注意保濕、做好防曬工作。如果真的發生過敏現象時,也請盡快就醫只要按時吃藥或擦藥,都可以改善症狀的。
毛囊炎也是台灣人常遇到的皮膚問題,皮脂分泌旺盛、抵抗力較弱時,受到皮屑牙孢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毛囊炎,前胸、後背、臀部、胳肢窩、大腿,甚至連頭皮都有可能出現。
日常生活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重要,建議衣服要選擇透氣、寬鬆為主,避免緊身的衣著,清潔保濕保養要做好,但不能過度清洗,否則會破壞皮脂膜的防禦能力,造成過敏現象,並保持睡眠充足。一般會以外用藥膏治療,千萬不可因癢就用指甲摳抓,抓破皮容易被細菌感染,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。
雖然藥局就有成藥可供民眾購買使用,但不建議過度依賴,因為不同部位的皮膚組織由於角質厚度不同,專業的皮膚科醫生才能根據發病部位、肌膚角質厚度及病情來開藥,讓藥物達到最佳效果並降低副作用的發生。
留言列表